如何訓練溫差耐受度?

台灣這幾天氣溫急降,據說已有五十人猝死。但為何美國的溫差更大,卻少有人猝死?
通常美國住家室內溫度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室外如果零度的話,進出房子的溫差就是20度。
我住的地方,下週氣溫即將下降到零下14度。室內溫度常保持在24度。那這樣的話,室內室外溫差就是38度。
台灣屬於亞熱帶,大家習慣溫暖、恆定的溫度,一旦溫差10幾度,大家就哇哇叫,甚至誘發疾病。但如果放眼全球,你會發現溫差10幾度實在不該造成任何傷亡。
我認為所謂「溫差過大而猝死」的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就是不懂保暖。不懂得看溫度計穿衣服。處在10度C卻穿20度C的衣服。
第二,沒注意到手腳的溫度。也是不懂得保暖造成,身體雖穿很多,但手腳卻裸露。所以我才說要用紅外線溫度計量測手腳的溫度,不能憑感覺,因為感覺會騙人。
第三,循環不好(或是氣不足)。常見有人穿了棉襖、衛生衣褲、毛襪、手套、套頭,全身都包裹得像木乃伊,但手腳還是冷的,長時間低於31度C。這種人通常體內有問題,要嘛甲低、貧血、糖尿病、心力衰竭、洗腎,要嘛就是缺乏運動,全身懶洋洋。最快的方法就是烤腳、泡澡、泡腳、烤寒冷點,比較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用我提倡的方法逆轉疾病、練八段錦、重訓或有氧。
總之,注意以上三點,讓自己手腳隨時處在31度C以上,全身沒有寒冷點,身體就會處在舒適和健康的狀態,此時再頻繁進出溫差大的地方,你對氣溫的耐受度就會慢慢提高了!溫差四十度也沒問題,更不會因氣溫驟降而誘發疾病或猝死了!
以下貼文就是溫差耐受度不好所造成:
🌺好好健康的人,怎麼會猝死?
黃軒(慈濟醫院醫師)
昨天很冷,全台灣已經傳出大約50幾位病人猝死,擔心再這麼冰凍下去,也許會有破百人猝死。
大家一定很好奇,好好健康的人,為什麼會突然就走了呢?尤其是無心血疾病史,乖乖按時服藥,也沒有抽煙,沒有熬夜,沒有喝酒,猝死前沒有什麼不舒服啊?
這些問題很常在臨床上被問到,對呀,明明穿厚厚衣服保暖了,為什麼還會猝死?
我在急重症診間處理這些病人,發現其實危機藏在個人的生活習慣中,而不是穿了多少件厚重衣物:
1⃣ 馬上起床
冬季起床,應該賴床一會兒再慢慢起床,而不是一腳踢開溫暖被窩。
沒有人和你比賽下床速度啊,你要知道,被窩裏的溫暖是救命的,不要忽然馬上拿掉保暖措施,毫無防禦下接觸到冷空氣,你的皮膚反應,就是趕緊收縮,你體內血管當然也會收縮。
請確認在去除被毯之前,先加穿一件暖身外套,保住四肢和身體的溫暖。
2⃣ 洗臉刷牙的時候
起床後,大家都會入浴室,請先打開熱水和冷水交和為溫水,才進行洗臉刷牙,避免整個臉和血管被冷水急凍收縮。
不要以為洗臉刷牙是局部冰冷一下子而已,浴室濕氣重,又陰冷,最需要小心。
3⃣ 脫衣服的時候
冬天泡湯、洗熱水洗澡是很舒服的,但不要忘了離開熱水源時,身體光溜溜,皮膚上的熱水珠突然接觸到急凍空氣,身體會瞬間抖顫不已。
請記得把毛巾放在順手可拿到的地方,馬上拿到毛巾擦掉水珠,馬上穿上衣服,冬天真的不宜脫衣服太久呀!
4⃣ 忽略耳根、脖子
我看過很多猝死病人,死前完全沒有保護耳根和脖子。請不要以為四肢身體有穿好就算保暖到了。
我們的耳朵和脖子任風寒穿襲,2片薄薄耳朵缺乏身體內脂肪可供增暖,脖子又集中了腦袋和身體許多細小的交感神經和血管,多圍個圍巾和耳罩可以保護你。
5⃣ 衣服層次穿錯
我有次急救一個心臟猝死病人,護理人員剪開衣服急救時才發現,他穿著2層T恤加外套,T恤外面竟然沒有穿毛衣!其實,「三明治」穿著才正確,最裡面是棉衣吸汗,中間是毛衣維持身體溫度,外面才是防風防水的外套。
如果穿錯了,不能保留自己的身體溫度,容易心血管緊縮猝死。
6⃣ 運動猝死
運動是好事,但是要認識自己的生理,最常見的運動猝死發生在:
沒有暖身突然運動、運動激烈後急停下、高山峻嶺處於缺氧環境,或是正在做不熟悉的運動。
平常我們在無運動的狀態下,血液回流至心房,只靠「靜脈收縮」就足够了。
但是在劇烈運動時,心臟每分鐘要輸出無運動時的6-17倍,你的肌肉血流量,也是要增加超過25倍。
遇到外面環境冰冷,你的血管會抵制,持續收縮,這時打回心臟的血流必定不足,就可能產生猝死之危險。
猝死好發於深夜和清晨,除了晨運的人,大部分人猝死在家裡。
遇到冬季寒流籠罩時,我們要改變起居習慣,不要以為有穿保暖衣物就夠,也不要仗勢年輕就不在意預防。
台灣猝死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還常發生在健康的青年、中年人身上,令家人傷痛無比。
* 洗澡以後會脫水400 cc 記得洗澡前先補充水 這樣才不會心肌梗塞 因為洗完澡會失去400 CC的水*
愛家人,愛自己。天氣寒冷,大家要注意保暖,不要疏忽。

轉載自:【陳俊旭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