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真相 推薦序

陳博士按: 有機會先睹為快<食物的真相> 受邀寫了一篇推薦序 有興趣可於十二月中下旬到書店翻翻此書

<食物的真相>推薦序

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

 

二零零七年在台灣的出版界,發行了很多飲食、保健的書籍,光是我推薦的,就有五本之多,而這一本<食物的真相>是其中最具科學精神的。這一本書,其實是源自同名的英國BBC節目,動員了世界各地五十多名營養學家、醫師、與專家。許多章節,都是大眾很感興趣、但卻又不確定答案為何的飲食專題。書中為了澄清或驗證飲食觀念,不惜成本,設計各式各樣的實驗,總共號召了五百位志工來參與。光憑這一點,就值得大夥來看看此書。

 

全世界的科學家,在最近十年當中,發表了非常大量的科學論文,探討飲食營養與疾病保健之間的關係,盛況空前,這是常閱讀國際科學文獻的醫學專家,或常參加國際會議的教授學者,都會注意到的現象。許多以前不清楚的觀念,最近都慢慢地得到釐清。換句話說,世界在進步,不管是專家或民眾,必須要跟上腳步,而不能一直認為以前在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全部都是正確的。

 

<食物的真相>這一本書,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它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將蒐集到的資料,經過整理,以淺顯、簡約的文字呈現出來,然後設計簡單有趣的實驗,來探討事實的真相。

 

現代人由於過於忙碌,對於許多不起眼的小地方,其實都不加思索,也缺乏實證精神。例如,食物進入身體,到底多久才會被排泄出來?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一種說法: 食物在體內待得越久,越容易產生毒素甚至致癌物質。可是有多少人自己做過實驗?我常呼籲,食物一定要在吃下肚子二十四小時之內排出體外,否則就會產生毒素,對健康不利。書中對卡車司機的實驗發現,食物竟然在體內待了22-42小時,而吃了高纖飲食之後,食物只待了10-12小時。讀者不一定非要吞下書中的放射線小藥丸不可,其實只要吞下一大口玉米顆粒,注意幾小時後排出,就可以推算食物逗留體內的時間,這是書中未提,我送給讀者的一個DIY小撇步。

 

書中充滿了類似的有趣小實驗,帶我們探討膽固醇、有益菌、史前飲食、纖維、垃圾食物、排毒、花椰菜、減重、飽足感、口味訓練、飲食習慣的養成、飲食的心理因素、吃早餐與腦力的關係、精子質量、經前症候群、大蒜的妙用、肌力、抗老化、甜食的心理作用、、、等等。這本書不只適合一般人閱讀,也可當作營養師自我充實的補充教材。

 

這一本書,橫跨了考古學、心理學、生理學、病理學等等學科的領域。文章一開始,就要志願者回到十八萬年前,跟著老祖宗吃十天,果然膽固醇下降23%! 這讓我們清楚了解,大猩猩菜單和史前飲食的確適合我們的身體的構造,而現代化的垃圾飲食,其實與我們基因格格不入。

 

書中對<飲食心理學>的著墨也是頗令人讚賞。要避免兒童吃壞零食其實並不應該用<限制>的方法,因為家長越限制,兒童越想吃,甚至會偷吃。正確的方法應該用歡欣、稱讚、享受的心情來和健康食物作連結。我也呼籲父母與老師,慶生不一定非要吃蛋糕不可,獎勵小孩不一定要用糖果和餅乾,或去麥當勞作為犒賞,更不該把歡樂與垃圾食物連結在一起。小孩子是純潔的,他們對食物的喜好,是從小被同學和家長訓練出來的。為了下一代的健康,現代父母必需運用智慧塑造下一代健康的飲食習慣。

 

書中實驗告訴我們,兒童的口味訓練始於胎兒階段,嬰幼兒與學齡期的飲食習慣更是決定這個人一輩子未來喜歡吃什麼、討厭吃什麼。在美國的華人第二代,為何長大後不喜歡吃中國菜,而只喜歡披薩、漢堡、洋竽片?因為他在嬰幼兒時期吃太多美國食物,味蕾已經被定型了!長大後要再調整他的口味,簡直比登天還難!

 

書中對甜食的研究,也值得大家醒思。原來人類對甜食的喜好,說穿了,好像只是心理作用,如果真是如此,我們何不改吃健康的天然代糖,以避免精製糖對免疫系統的負面影響?

 

看似另類,其實這本書一點也不另類,它是集合許多主流科學界的專家的論點,所延伸出來的新觀念。它的最大價值,並不在於讀者要堅信它的實驗結果,而是要用現有的資料,啟發讀者,持續探討食物的真相,這才是進步的動力。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本書中對於牛奶、喝水、用油、排毒的看法,與我的<吃錯了,當然會生病!>有所不同,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每位專家的看法本來就可以不同。古人不也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因為觀念有差異,所以才會有進步。我個人認為,過量攝取牛奶的確不利健康; 每天喝水兩公升,對健康人雖然沒有立即效果,但對於代謝較差的人,的確可以幫助身體處理廢物,有利眾多生化生理反應; 至於用油,因為現代人用油以壞油居多,一味強調低油低脂飲食,不如分清楚好油與壞油的差別,多吃好油、少吃壞油。在我的書中和本書中都提到了法國矛盾(French Paradox),但兩本書對其原理也有不同的詮釋。

 

最後,書中有提到,<從事體能工作時,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是比較好的選擇>,這句話也請讀者要認清它的真正涵義。對於現代上班族而言,很少作粗活,是沒有資格大量攝取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否則肥胖、糖尿病容易上身。

 

其餘書中的論述,與我的看法大同小異,讀起來令人愉悅、令人驚喜,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