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的省思

聽說政府印製消費券花了八億,每張消費券到台灣銀行兌換時手續費台幣四元。很多廠商為了搶消費券,印製了很多宣傳單或大幅做電視廣告,也花了很多錢,這樣對振興經濟是否有幫助? 我認為短期是有效果的。

就像精神不濟,喝一杯濃咖啡。

小孩子哭鬧,給他一顆糖。

學生快被留級了,家長去學校塞個紅包給老師。

口渴了,到海邊喝海水。

身體過敏了,吃吃消炎藥或抗組織胺。

很多美國人銀行帳戶裡空空如也,沒存款,沒關係,貸款也可以買車買房,甚至沒頭期款也沒關係,可以超貸。

景氣不好沒關係,政府可以刺激經濟,鼓勵消費。

這些都是有效果的。

但是,我的問題是,長期下來有沒有效果?

聽說發放消費券,十年前,景氣衰退的日本政府就已試過,結論是無效。我不想深究有效無效,但我認為消費券也是民眾的錢啊! 先發3600給你,等以後從稅收、罰款、很多隱藏費用、下一任政府、、再把錢拿回來就好了。這個消費券的意思,好像是事先向民眾借錢,給民眾花花,等以後民眾才知道原來用的是自己的錢。

消費券不是政府的錢,而是老百姓的錢。反觀新加坡政府前年的作法就比較有意義,政府年底給每個國民一個大紅包,那是因為國庫有盈餘。新加坡政府與克林頓政府,替國家賺錢,值得嘉許,反觀布希政府就很敗家,掏空國庫,負債累累,留給歐巴馬收拾爛攤子。

三年前,我在寫<吃錯了,當然會生病!>的那幾個月,剛好換工作,幾個月沒有固定工作,幾乎沒有收入,所以有幾個月沒繳健保費,最近被新政府催繳,一口氣要繳一萬多。所以,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政府這邊花消費券,那邊加強收費就可以了,反正給的拿的都是老百姓的錢。

我認為這樣的處理辦法太過消極,甚至最近宣布延緩課徵營業稅,也沒什麼太大意義。緩繳營業稅和發放消費券的邏輯,都是建立在<今年沒錢,等明年有錢再繳>上。但問題是明年真的會有錢嗎? 如果其他國家痛定思痛,力求改進當中,我們卻陶醉在<明年就會有錢>的美夢當中,到時被其國家追過去都不曉得為什麼。

精神不繼,應該去睡個覺,補補眠。不該喝咖啡。

小孩子哭鬧,應該檢查一下是尿布濕了,還是肚子痛,不應該給糖吃。

學生快留級了,不應該塞紅包,而是應該想辦法如何補強程度,如果真的不行,留級也許也是一個警惕的辦法。

身體過敏了,要查查看過敏原與毒素有多少,調整免疫力,而不是用西藥壓制。

總之,景氣蕭條是全世界的問題,台灣政府很驕傲宣稱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發放消費卷的國家,我不認為這個舉動值得自豪。

我認為,在景氣蕭條時,政府應該好好加強國本,例如應該施行基礎公共建設,讓台灣的環境更加方便舒適,讓更多國際企業願意來台投資,這樣也會造就很多工作機會。對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是一個充實自己的好機會,景氣不好,甚至被裁員了,不要灰心、不要緊張,好好去學一樣技能、考幾張證照,等到明後年景氣恢復了,你就比別人更優秀,到時候就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或是去學個手藝,等景氣好時自己創業也可以。

景氣蕭條,很多人被迫休無薪假、很多人年終獎金縮水。新竹沿海,出現很多竹科新貴上班時間在海邊釣魚,因為被迫休無薪假。我認為暫時放鬆放鬆可以,但長久下去不行。我1997年在西雅圖的復健公司工作,就體會到無薪假與裁員的壓力,因為奢侈的復健治療被美國總統克林頓狠砍預算,每小時政府給付美金195元,砍到剩下 60元,公司付不出高薪,只好普遍實施無薪假,不少同事轉行或另謀發展。我就是那時換工作,而且開始到華盛頓大學補修學分,申請巴斯帝爾大學,一年後入學,醫學院的前兩年還半工半讀。

雖然百業蕭條,台灣最近幾個月,卻有兩大行業蓬勃發展: 電玩業與補習業。電玩業蓬勃發展的原因,是很多人沒工作在家打電動消磨時間,或是苦悶藉由打電動抒發心情。我認為這不是積極的解決之道,而是應該去補習班學一項技能,補英文、日文、或是電腦繪圖、、、之類的技能,讓自己能多幾項才能,等到回到職場時,能勝出同儕,你自然會步步高升。這正是充實自己的好機會,為何要窩在家裡打電動呢?

補註: 剛才內人看了這一篇文章,說還是隱藏起來吧! 因為,聽說現在新聞又在吵消費券的問題,又開始對立起來,真是什麼都可以吵。內人說我這一篇文章會被人誤以為我是綠營的人,其實我不是綠營、也不是藍營、也不是橘營,我是自然醫學營。

你問我消費券領不領? 當然要領啦! 這是自己的錢,當然要快樂地領、快樂地花,而且要在期限內花掉,更不必像電視上有人把它撕掉,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錢,不是政府的錢。自己的錢,當然要領了。不過我不會亂花,我用錢通常會精打細算,目前還在考慮到底要買什麼才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