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電子檔大放送

說明1:陳博士已於2018年離開美國wecare naturally,而成立DCNHC
詳細說明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440797626028615/posts/2093828870725474/?d=n

說明2:台灣的「維爾康天然小舖」因為商標問題,已於2015年更名為「原自天然股份有限公司」。

———————————————————————–

陳博士按: 感謝三采的慷慨,願意公開本書部份電子檔在網路上流傳,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拷貝或下載到您電腦上,仔細閱讀,更歡迎您將此電子檔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傳送給需要健康的親朋好友。謝謝!

免費電子檔,歡迎傳閱,但請註明出處,以尊重版權

書名: pH7.2解開你的體質密碼__陳俊旭 博士教你養成不生病的鹼性體質力

作者: 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

出版社: 三采文化

發行日期: 2008年9月1

 

內容簡介


酸性體質讓你變老、變醜又生病!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健康的唾液是弱鹼性的,但70%現代人的唾液卻是酸性!
要怎麼吃、怎麼做才能調整體質?
本書為你公開所有直接與間接的方法!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作者── 陳俊旭 博士最新力作!
全球第一本華文著作教你
正確檢測酸鹼體質!

體質一變酸,百病跟著來!
正確檢測,破除迷思!pH7.2,輕鬆為健康解碼!
你常熬夜、愛吃肉、壓力大又睡不好嗎?
小心!這些都是讓你體質變酸的原因之一!
你知道身體也有所謂「健康密碼」嗎?
哪些食物吃了可以讓體內環境變「鹼性」呢?
據統計,現代人有20%處於正在生病的狀態,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真正健康者竟然不到5%!
酸性體質即是元凶,讓你快速老化又生病!
既然體質的酸鹼與健康關係這麼密切,但翻開坊間書籍,許多未經證實的錯誤觀念流傳著。有鑑於此,擁有美國巴斯帝爾大學自然醫學學位的 陳俊旭 博士,將一一破除這些以訛傳訛的不實觀念。
從正確檢測自己的體質開始,再從飲食、生活、性格、運動等著手,甚至利用許多自然醫學療法,教你一步步將體質調成弱鹼性!
飲食更是健康之本,書中附上370種的酸鹼化食物表,讓你可以在日常食物裡,快速找到鹼化食物,讓7.2的弱鹼數值,輕鬆為健康解碼!

本書特色

1.破除迷思:坊間關於酸鹼體質的書籍,謬誤一堆,讓陳俊旭博士為你一一破解,給你最正確的酸鹼觀念!
2.
正確檢測:市面上教你測出是否為酸性體質的檢測法,其實錯誤連連,本書中多樣化的檢測法,正確而簡易,讓你輕鬆得知體質的健康數值!
3.
輕鬆調整體質:書中提出多種讓體質變成弱鹼性的方法,讓你輕鬆達成健康夢想!
4.
最實用的酸鹼食物表:陳博士將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加以分類,依照酸鹼程度,分成酸化食物群及鹼化食物群,讓你輕鬆分辨運用於生活中。


作者簡介

陳俊旭

◆第一位畢業於有「自然醫學哈佛大學」之稱的巴斯帝爾大學的臺灣人。
◆第一位考取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臺灣人。

◆學歷
1.
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學士 1990
2.
美國巴斯帝爾大學(Bastyr University)自然醫學博士 2002


◆證照
1.
通過美國四項國家考試 (自然醫學、針灸、中藥、復健)
2.
擁有美國華 盛頓州 醫師、針灸師、治療師三張醫療執照
3.
美國國家針灸與東方醫學證照委員會(NCCAOM)中藥文憑
4.
美國國家針灸與東方醫學證照委員會(NCCAOM)針灸文憑
5.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學會(AANP)會員


◆經歷
1.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治療師 1992-1993
2.
美國TSSMarguisSunrise復健公司治療師 1993-1996
3.
西雅圖西北無限健康診所自然醫學醫師兼針灸師 2002-2003
4.
西雅圖世貿中心聯合健康診所主治醫師兼針灸師 2002-2004
5.
大西雅圖華語廣播「健康之音」節目主持人 2002-2003
6.
百略集團康適幸福股份有限公司知識長暨醫療長 2004-2006
7.
百略集團康適診所副院長 2005-2006
8.
建國科技大學美容系助理教授 2006
9.
正聲廣播公司「真善美時間」節目主持人 2006-2007
10.
臺灣整合醫學公司赫尼曼診所自然醫學顧問 2006-2008

11. 維爾康天然小舖總顧問 2007-2008

12. 優優食品公司研發顧問 2007-2008


◆著作
1.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2.
《吃對了,永遠都健康!》
3.
pH7.2解開你的體質密碼》

推薦序1

為大眾開啟健康大門 欣見 陳 博士又再度出書。在《pH7.2  解開你的體質密碼》中, 陳 博士以專業角度解析營養學和化學探討的酸鹼觀念之不同,對應「無毒的家」認為追求健康應對人體的生理、生化反應具備基本認識,有一完整的整理。多年來,「無毒的家」一直在教育大眾如何遵循自然法則來達到身心健康,其中包含體質的酸鹼平衡、自律神經平衡、酵素運作、消化代謝……等。 陳 博士在書中,不僅鉅細靡遺地解析酸鹼的迷思,還以淺顯易懂的DIY檢測,剖析人體酸鹼體質的知識。本書的出版讓大眾擁有專業且詳盡的健康參考書。
陳 博士的前作《吃錯了,當然會生病!》,對許多食材做了深入剖析。他在書中所提到的氫化油、椰子油、亞麻仁油……等油脂使用觀念,正是我們希望大眾都能執行的重要觀念,能正確地選用食材,才是健康生活的基礎! 從《吃錯了,當然會生病》,到《pH7.2  解開你的體質密碼》, 陳 博士不論在正確選擇食材或人體酸鹼(pH)值的概念上,都提供大眾一個最專業且完整的整理,期待在 陳 博士的引導下,能為更多人開啟吃出健康、活得自在的健康之鑰!
無毒的家國際連鎖 首席食療顧問 王康裕 藥師

推薦序2

健康必須從生活實踐開始! 多年來,在我推廣生機飲食的經驗中,常有學員問我「到底該如何選擇調味料與食材,才能吃得更健康呢?」由此可見,如何運用天然、無污染的食材,包含選用的油品、調味料,來照料全家人的健康,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其實,我們一直希望自己及親朋好友獲得健康,透過 陳 博士的第一本書,讓這些平日在廚房裡辛勞烹調的媽媽們了解到健康的第一步,必須從廚房開始、選擇好油開始。藉由飲食新觀念的建立,讓正確飲食習慣開始深入廚房及家庭,相信我們一定能活得健康又充滿喜悅。
這次看到 陳 博士出版與酸鹼體質有關的健康新書,真的非常開心。因為,許多時候我們身體的酸鹼狀態,也是與我們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的。在《pH7.2 解開你的體質密碼》中,不僅清楚地告訴讀者何謂酸鹼體質,更教導讀者以科學方法來檢測與調理體質。
這是一本讓我們透過認知的改變而去達成健康的好書。期待大家讀完後,能對體質的酸鹼有更進一步的正確觀念,並持續實踐自然健康的飲食態度,為自己與家人儲蓄一輩子的幸福能量。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擁有健康且快樂的人生! 

棉花田生機園地創辦人 翁湘淳 合十

推薦序3

健康長壽的祕笈 非常高興透過內人的推薦,能邀請 陳俊旭 博士來到臺灣師大演講。因其演說內容豐富精彩、切中時弊,所以我們熱烈邀請他來做專題演講,期盼衛教系的師生,在健康領域中能走出理論、更為落實於自我的健康照護!
每一次 陳 博士的演講都使聽眾受益無窮,特別他談到食用油的問題,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民眾慢性病之主因多為國人的「錯誤用油」!相信只要國人有正確的用油觀念,健康長壽將是我們人生的寫照! 陳 博士的前兩本書,有著教科書所不見的資料和其獨到的見解,已成為我隨手翻閱的資料,也時時提醒自己要有健康的飲食和作息!
而 陳 博士的第三本書,亦是理論實務並重,深入淺出地破解似是而非的健康謬思,使我終於釐清酸性、鹼性中西醫的理論,書中並有許多可依循的「恢復健康鹼性體質」的健康招數,是值得國人珍藏、細讀、演練的健康祕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葉國樑

推薦序4

值得你一讀的好書!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養身,因此市面上也出現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養生觀念。不論是從運動或是從飲食( 潘 老師更重視愉快的心),其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可以擁有健康長壽的身體、讓自己在老年生活中可以不拖累家人子孫、自由行動。
身體的「酸鹼平衡」一直是個非正統醫學界的熱門話題,可說是歷久不衰,除了體質有酸鹼外,甚至連食物也有酸鹼,讓許多人十分好奇其中的道理,但從來沒有一個人或一本書能把這個題目講清楚。 陳俊旭 博士看得起我,邀請我為他的新書作序,我也負責任地拜讀了草稿內容,書中他為讀者詳細說明「酸鹼體質」的可能理論 (Proposed mechanism or Hypothesis),也教導讀者自我檢測體質的簡易方法。基於二十幾年在醫學院教書與研究的經驗,我覺得陳俊旭兄提出的論點是我看過比較合理的假說。此外, 陳 博士還在書中分享多種養成弱鹼性健康體質的方法,包括飲食、運動等,因為每一項都是自然且不用花錢的,因此忙碌的現代人都可以輕鬆實行。
在此,很開心見到這樣有創意與內容的好書付梓,值得一讀。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 臺北市議員 潘懷宗 博士

推薦序5

以有機生活迎向健康! 人,總是要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擁有的;等到失去健康,才知道健康的可貴。
以前,我們認為「陽光、空氣和水」是老天恩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可是曾幾何時,臭氧層被破壞、空氣被污染、水也嚴重缺乏。甚至要面對「不敢面對的真相」──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有一天真的有可能會毀滅,人類將永遠失去所賴以維生的家園。
「大量栽種、過度消費」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不但破壞了環境,也戕害了人類的健康。「有機栽種,有機生活」是改變自己與改變世界的第一步,在改變之前,我們必須先從了解自己開始。經過媒體的報導,幾乎人人都知道「酸性體質=生病」,可是什麼是酸性體質?是血液酸性?還是什麼酸性?又要怎樣讓酸性體質改變成鹼性體質? 陳俊旭 博士在他的新書《pH7.2  解開你的體質密碼》中提到,鹼性體質人要過的生活是,吃有機的食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開不良的生活環境,健康的情緒管理……等;總而言之,就是要過「有機的生活」,跟《有機誌》一向提倡的生活完全一致,除了恭喜 陳 博士的新書出版外,我也很樂意向讀者推薦這本書 

《有機誌》月刊總經理 蕭順允


作者序

最簡單的健康改善法調整酸鹼體質!

這是一本創新的書,告訴大家如何檢測酸鹼體質,把身體調成弱鹼性,以維持健康。 很多人問我,為何要寫這本書呢?因為二十餘年來,我藉由中醫與自然醫學恢復健康,雖然逐漸步入中年,但感覺卻比青少年時期更有體力。孟子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既然把自己調得很好,也很想推己及人,幫助大家。

很多人希望我用簡單的方法,就把他的病治好,這點挺難的。因為真理雖然單純,但每個人體質、環境、個性、飲食、生活形態、壓力來源都不一樣,要幫助一個人恢復健康,不是簡單幾句話就可以辦到。但是,現代人講求速效,希望醫師用儀器檢查完,開一顆神奇藥丸就把病治好,這樣的期望未免太高。雖說如此,我還是想找一個折衷的辦法。一年多前,我發覺「酸鹼體質」大致可以滿足這個要求。雖然它不是自然醫學最精華的部分,但卻容易理解、操作簡單,三秒鐘就知道答案,更有客觀數字可供參考。這本書所提到的酸鹼理論和檢測方法還很原始,不可能百分百正確。台灣人普遍迷信「百分百正確」,甚至專家學者也不例外,因為從小求學過程就被灌輸「標準答案」這個錯誤觀念!老師、專家說的一定正確嗎?《大英百科全書》是由全球一三個國家,集結四千名專家學者共同執筆所完成,但《NATURE》雜誌卻調查發現,這套書的平均出錯率是每篇文章二.九二個錯誤。連全世界最權威的百科全書都會出錯,何況是一般的科普書籍?

二十世紀學術理論家卡爾.波普爾(Karl R. Popper)提出一個重要哲理,就是科學有「可錯性」,因為人無法證明任何一個科學理論完全無誤。這個哲理對於生長在極權或封建制度下的人而言,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們的腦中充滿規條,從小就被教導「在規條以外都是錯的」。只要我們認清這個事實,看到連《大英百科全書》都會出錯時,就不會大驚小怪了。

從通俗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還算正確的書。但是從嚴謹的科學角度來看,不可諱言,這會是一本需要修正的書。酸鹼理論雖然已萌芽一百年了,但是現在才有機會接近主流醫學。本書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學者專家的興趣,多做實驗,來揭開酸鹼體質的神祕面紗,讓這個理論更加健全,以造福眾生。本書的寫成,要感謝許多自然醫學的前輩,例如美 國薛爾曼 醫師、 費格森 醫師、 衛特畢 醫師、克里斯托醫師的直接教導,以及 莫爾特 醫師、日本西崎 弘太郎 博士的間接啟發,讓書中理論能形成一個基本架構。也要感謝舍妹陳怡靜營養師的鼎力相助,不但幫忙構思鹼性食譜,同時也親自下廚,煮出健康美味的菜餚,經專業攝影得以呈現在這本書的書末。如何有任何不週全的地方,敬請各方賢達多多指教。若果有不清楚之處,也歡迎上我的網站或部落格查詢。我的網址是www.DrJamesChen.com 

○○八年八月一日 寫於美國加州矽谷 陳俊旭

§內文1

酸鹼觀念大破解!

◎酸鹼檢測的兩大迷思!

關於酸鹼體質,民眾或坊間的書有一些不正確的觀念,我們一一來破除吧!

迷思一:把血液與體液混為一談!?

很多書籍都提到多吃肉類和澱粉類,會增加血液中的磷、氮、氯,使血液變成酸性,甚至在血液中產生許多「酸毒」,這就是所謂的「酸性體質」。

也有很多書中提到,血液中充滿過多脂肪、蛋白質、膽固醇、二氧化碳、毒素,就會讓血液酸化。書中也提到很多現代人的血液太酸,常常在pH7.0以下。

乍聽之下,好像沒錯,但是,任何唸過生理學的人都知道,人體的血液擁有非常穩定的「緩衝系統」,絕對不會讓血液太酸或太鹼,如果你還能吃飯、睡覺、走路,就表示你的血液酸鹼值一定保持在pH7.35pH7.45之間,如果超過這一個狹窄範圍,那麼你已經到達醫學上所謂的「酸中毒」或「鹼中毒」了,絕不可能好好地坐在這裡看書,而是已經躺在急診室的病床上,病厭厭了。

◎討論酸鹼數值,應在血液外的體液!

所以,血液的酸鹼變化不大,在人體精密纖細的浩瀚組織結構當中,動脈、靜脈、微血管之外的那些地方,才是體液的酸鹼值有明顯起伏的地方。我們喝水、喝湯、喝果汁,水分進入腸胃道,被帶到腸靜脈,經由肝臟,回到心臟,再由大動脈、小動脈、微血管,滲透到組織間液,有一些進入細胞裡,有一些回到淋巴管和小靜脈,再回到心臟循環全身,這就是一個人基本的血液循環,在生理學上稱之為「體循環」。

這一套血液循環的目的,就是把血液中的養分與氧氣,透過擴散與特殊的運輸方法,從血管帶到細胞裡面,也順便要把細胞裡的廢物與二氧化碳帶出來,送到腎臟、汗腺、消化腺、淋巴管、血管……,從尿液、汗液、糞便、呼氣中排放出去。

除了上述這些液體,人體有還很多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空間(叫做組織間質,matrix),充滿液體(通稱組織液,interstitial fluid);也有很多空間,必須要用液體來避震,例如關節液、滑囊液、腦脊髓液;人體也有很多腺體會分泌消化液、黏液、內分泌液等等。上述這些都在血液的管轄範圍之外,也是我們該討論酸鹼體質的地方。所以,除非你是酸鹼中毒的急診病人,否則談論酸鹼的重點絕對不是在血液裡面,而是在其他體液,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才不會牛頭不對馬嘴、給人笑掉大牙。可惜,國內外大部分談論酸鹼體質的書籍,還是把血液與體液通通混為一談,真是誤導讀者大矣!

迷思二:只從尿液檢測體質酸鹼!?

很多酸鹼體質的書籍,號稱可以精確檢測酸鹼體質,用石蕊試紙沾一沾剛剛排放出來的新鮮尿液,好像很科學的樣子。他們宣稱,如果尿液是酸的,你就是酸性體質;如果尿液是鹼的,你就是鹼性體質。書上也告訴讀者,可以每天用這種方法監測身體酸鹼的變化,如果多吃蔬果或礦物質之後,每天起床測測尿液,就知道體質是不是從酸性恢復到鹼性的途中。

這是所有的酸鹼迷思當中最嚴重的一個。不幸的是,它也是最被廣為使用、廣為相信的觀念。我保守估計,國內外酸鹼體質的檢測法當中,幾乎八十%以上是用這一方法。

◎絕對錯誤的檢測方式!

這一種方法不僅錯誤,且錯得離譜,任何唸過生理學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尿液不代表身體全貌,而且有時候,健康人的身體會為了要維持身體的鹼性,而把吃下去過多的酸化食物,例如大魚大肉、雞蛋牛奶、精製米飯等,藉由尿液排出來,所以把尿液因此會呈現「健康的酸性」。

如此一來,不是很諷刺嗎?身體健康,尿液反而是酸的!如果按照坊間的迷思來看,尿液如果是酸的,就表示身體不健康,這與真實的情況可能是一百八十度相反。我再講一次,尿液如果是酸的,很有可能是身體健康的正常現象,絕對不是你身體太酸!

◎從唾液來看體液全貌!

所以,身體酸鹼的檢測絕沒那麼簡單,不能單看尿液代表一切!基於人道立場,我們不能解剖活人,來探測各種體液的酸鹼,也很難用侵入性的長針筒,刺入身體的深層,去測量各種體液的酸鹼值,這樣實在太殘忍了,沒有必要!雖然這些殘酷的直接檢測法難以實行,但是,本書會詳細介紹各種間接的檢測方法和步驟,讓您透過客觀的唾液、尿液測試,以及一些特殊的挑戰測試,推算出全身體液的總概況。

雖然是間接的方法,但是經由正統的自然醫學專家嚴謹設計,結論卻是相當準確。只要您有耐心,仔細推敲,一定會讓您對自己體內的酸鹼度,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初學者可能會覺得稍微複雜,但是,如果您也可以先學習簡單的版本:唾液測試,就可以初略地代表身體體液的酸鹼值全貌。

所以,如果只選擇一種體液做代表,我會選擇唾液檢測,而不是尿液檢測。用尿液來代表體液做酸鹼的判斷,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也是很普遍的迷思,您一定要把這個觀念糾正過來。

◎極端錯誤的水桶理論!

幾年前,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一個荒謬的尿液檢測迷思時,不禁令我回想起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對人體的了解,還非常幼稚。天真的我以為肚子就是一個大水桶,吃什麼、喝什麼,食物就在水桶底層累積。如果吃太多,水桶會太滿。食物在水桶底層「慢慢消化」,時間一到,尿尿就從水龍頭(外生殖器)排出來,大便則從另外一個洞(肛門)排出來。所以,我小時候吃西瓜一定會吐西瓜子,以免西瓜子在肚子裡發芽,害怕它長成大樹在把肚子撐破。現在看這一種幼稚的「水桶理論」當然覺得很可笑,但是,最近坊間大部分書籍「只從尿液檢測酸鹼體質」的觀念,卻是站在「水桶理論」之上所推論出來的方法。這一個單純的水桶觀念,很天真地以為如果體內是酸的,尿出來就是酸的;如果體內是鹼的,尿出來就是鹼的。

◎複雜的人體調節機制

有這麼簡單嗎?實際上,人體不但不是個大水桶,而且還有非常複雜的調節機制,有各種消化器官、排泄器官在肚子裡面。尿液在腎臟形成,身體會把不要的物質,經過腎臟的過濾作用,從血液釋放到尿液裡。很多使身體變成酸性的物質,就在這個時候跑到尿液當中。腎臟還有回收的作用,很多對身體有益的成分,腎臟會很節儉地把它回收回來,不會輕易浪費掉,因為營養得來不易,要好好珍惜。所以,身體就是這麼奧祕,有複雜的消化、過濾、排泄、回收機制,絕對不是一個空空蕩蕩的水桶理論可以解釋清楚的。

◎健康人的體質應呈弱鹼性

一般人在健康正常的狀態下,身體應該呈現弱鹼性,體液的酸鹼總平均值約為pH7.2左右,以便維持各種機能正常運作,但現代人常受飲食、運動、心理壓力等各種因素影響,致使體質偏酸性,各種健康問題也開始讓人產生困擾,例如容易疲勞、抽筋、皮膚變差、有口臭或體味、腰酸背痛、尿酸沉澱、過敏、關節炎、自律神經失調、免疫力下降,甚至罹患癌症。

◎唾液是所有體液的代表

要測知體質的酸鹼值,可從唾液著手進行,因為它除了最能代表體液反應出人體的健康狀況,也最容易取得。

健康者的唾液應該為鹼性,其中必須有充分的鹼性物質,例如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鎂離子等,不過大部分現代人經過實際測試之後,唾液卻顯示為酸性。

如果一個人體質為酸性,體液中的鹼性物質不夠,只好先調遣唾液中的鹼性物質來運用,此時唾液因流失鹼性物質而呈現酸性,這就是很多現代人唾液呈酸性的主要原因。

我們可以將唾液想像成中央銀行的台北分行,而唾液中的鹼性物質是貨幣。中央銀行包括台中分行、台南分行、高雄分行等,共用一套貨幣系統。當其他地方如膽汁(台中分行)、胰液(台南分行)中的鹼性物質(貨幣)捉襟見肘,不足以支付中南部提款人的正常借貸之時,就會先跟唾液(台北分行)借些貨幣去應急,但這些消化腺(中南部分行)一直無力償還,人體也就經常處於鹼性物質不足(貨幣赤字)的狀態,要如何改善此一失衡現象呢?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富含鹼性物質的食物(增加財稅或賺取外匯)。

◎70%的現代人,唾液是酸的?

國中健康課本告訴我們:「唾液是鹼性的」「胃酸是酸性的」。可是,你知道嗎?現代人的唾液大部分卻是酸性的。根據我的臨床統計,來看診的病人中有70%的人唾液呈現酸性,即使30%是鹼性,也有不少人屬於嚴重的假鹼性,這種假鹼性的唾液比酸性的唾液更加糟糕。現代人的唾液大多是酸性的,不信的話,你去找張石蕊試紙測一測就知道結果,您的唾液很有可能是酸的(pH值在7以下)。

唾液必須呈現弱鹼性,才能分解攝取食物中的澱粉,如果唾液呈現酸性,就沒有消化分解食物的功能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爲何唾液突然變成酸性了?為何健康課本說唾液是鹼性的?是課本寫錯了?還是我的身體調節出現了問題?以下會一一解答。

◎唾液酸化是健康的警鈴!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產生唾液,是為了消化食物中的澱粉,而澱粉的消化必須在弱鹼性的環境下才能進行。所以,一個健康的人其唾液必須是弱鹼性,才能發揮正常的消化功能。簡單來說,人的唾液如果是呈現酸性,那麼這個人的健康可能有問題。

因為唾液是全身除了血液之外,所有體液的代表,所以唾液呈現不正常的酸性,表示全身體液的酸鹼值調節已經出現問題,也可以概略地判斷,全身的體液已經偏酸,因此初步可以懷疑身體是屬於酸性體質。至於比較精細的判斷,需要做各種挑戰測試,請容我以後詳述。

◎聰明的人體調節機制!

人體內的體液共有血液、淋巴液、唾液、膽汁、胰液、胃液、腸液、尿液、關節液、滑囊液、腦脊隨液、眼球水樣液、精液、前列腺液、陰道潤滑液、乳汁、細胞外液、細胞內液等。把人體所有的體液加起來,差不多四十多公升。

在所有的體液中,以血液的酸鹼值最為穩定,必須控制在pH7.35pH7.45之間,如果超過這個範圍,身體就會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必須送醫院急救,否則在幾小時內就可能會一命嗚呼、莎呦娜娜了。但是,人體身上其他的體液,酸鹼值的變化就非常大。

不過,暫時不用太擔心,因為從生命智慧的角度來看,身體很聰明,它有時會犧牲其他部位體液的酸鹼值,借用它們的鹼性物質(或稱鹼性資源),來平衡另外體液或血液的酸鹼值。所以,當您發現測量出來的唾液呈現酸性,而非正常的鹼性,也不要大驚小怪,您的體質偏酸,是因為您的身體借用唾液裡面的鹼性資源(有機鈉),來平衡其他比較重要體液的酸性,使比較重要部位的酸鹼值處於最佳狀態。

這個道理就像中央銀行總行會調動各分行的貨幣庫存量,讓比較重要的分行能夠順利運作道理一樣。當然,我們儘量不要讓總行的貨幣總額有捉襟見肘的情況發生,需要想辦法讓貨幣充足。

***其餘內容,詳見<解開你的體質密碼>200891日 於台灣發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