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或人禍?

陳博士按: 這次的莫拉克中度颱風造成的八八水災,實在出人意料,傷亡到底能否避免? 我在以前有一篇文章已提過,許多事件看似天災,但其實可以歸納為人禍,因為很多事情可以預防,甚至萬一發生時,可以及時搶救把傷亡降到最低。

http://tw.myblog.yahoo.com/dr-jameschen/article?mid=7255

大家都知道,台灣位於地震、颱風非常密集的地帶。所有房舍、道路、下水道、河岸、、等等的規劃,是不是都要考慮到耐受度? ? 例如每棟建築物可耐受的地震強度為多少? 耐風速多少? 一日降雨量到達1000mm、 1500mm、2000mm時,下水道的承受度是多少,會不會造成洪水? 發生山洪爆發之前如何通報、如何疏散? 山坡的結構穩不穩,能耐受多大的雷雨沖刷? 會造成多大的土石流? 台灣有很多土木結構技師,難道都沒人注意到這些問題嗎? 還是這些難得幾年才發生一次的事都<不重要>? 還是這些是學者的事,與政府官員無關? 萬一造成災難時,中央與地方政府有無緊急配套措施,有無定期演練?

在美國住過的人都知道,美國的市政府的 Building Codes非常繁複而且嚴格,例如住家要加蓋一個房間、要加蓋一層樓,都要申請核准(Permits),而且還要規定和隔壁通道至少保持幾呎,二樓的面積不能太小或太大,位置不能太偏、、、等等,更不要說斜坡幾度可以蓋多大的房子,或是下水道系統政府要定期維護保持暢通與否。總之,美國的規範非常詳盡,而且執行非常嚴格,初來的華人可能不習慣規章這麼麻煩,但是深入了解就會知道,這些由專家多年設計出來的規範其實是為了大家好,是很明智的、是很有遠見的。絕大多數人也都乖乖遵守,所以整個社會就處在一個比較安全、有秩序的環境裡。

反觀台灣呢? 政府雖然常常學取歐美日的經驗制定規章,但是否有讓專家深入了解規章背後的精神與邏輯? 是依樣畫葫蘆還是完全反芻之後的融會貫通,有沒有創造性與適應性? 是交差了事還是深深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把關? 還是在圖利哪個財團或巴結哪一個長官?

前幾年一直在台灣尋找農林用地,想來蓋一個農舍,所以探聽到很多<規矩>。很多地方政府的農林用地使用規章很不明確,連承辦員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通常申請過程都是百般刁難。我遇過一個人,完全按照準則來申請興建,但就是不准,原因老是講不清楚,拖了好久,後來他越級找更高層的政府官員釘下來,一下就准了。另外一個辦法是,包個三、四十萬的大紅包給承辦員,也是馬上就准了! 所以這樣看來,有多少房舍是規規矩矩順順利利蓋出來的?

隨便翻開哪一天的報紙,你會發現台灣社會新聞有很多意外事件,比美國高出數十倍之多,其實宏觀來看,就是Codes沒有被官方制定、民眾或官員沒有確實遵守、甚至被民眾藐視所產生的結果。

台灣的法規,制定的相當嚴格,但是執行非常鬆散,導致中間有很多灰色地帶讓政客、投機份子去遊走,以獲取他們個人的利益。整個社會對此現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小時候就發現,為什麼那個年代的民意代表都是要口嚼檳榔的黑社會幫派老大才會當選,而沒錢沒勢的書生候選人永遠鐵定落敗? 民意代表當選之後的任務,就是幫民眾<橋>事情。例如你家樓頂違建被檢舉了,拜託民意代表向市公所遊說,不要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民意代表的工作違反了社會秩序。社會如果有秩序,就不容易遊走與操弄,如果沒有秩序,才讓很多人有生存的空間。

總之,整個社會資源浪費很多在拜票(以前是買票)、遊說、關說、婚喪喜慶的酒宴當中,如果一切白紙黑字、一翻兩瞪眼,那就失去了政治的樂趣(我個人不認為樂趣),也比較沒有人性,更會喪失台灣人珍貴的人情味。某某人家的小孩結婚了,關總統什麼事? 但如果你是家長,可以請總統來講幾句話,那多有面子啊? 所以很多政府高層把寶貴時間浪費在婚宴上,據悉這次八七風災的颱風夜,總統就是在婚宴上,而不是在應災指揮中心。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在制定完善的規章,好好地貫徹,那該有多好? 過去幾年,我一直在台灣推廣正確的自然醫學技術與方法,這是世界的趨勢、也是解決問題之道,但是政府至今仍然缺乏興趣。試想,要是衛生署署長或台北市衛生局局長是我的親戚,那是不是比較好辦事呢?

台灣的人才,集中在企業當中,(而不像新加坡比較是在政府單位裡)。即使在政府機構裡,頭腦清楚、會辦事的人才,不一定在上位,因為這種人的社交技巧不一定很好,爬不上去。我真的殷切期望台灣是由頭腦清楚、執行力強、為國為民的團隊來領導。如果把鴻海或台塑的高層請來治國,可以嗎? 我覺得效率會提高很多,執行力超強,但要注意必須凡事以國家人民為重,也就是利他心要夠。

寫了這麼多,其實看了也不要太絕望。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鼓勵大家自力救濟,例如我正在撰寫<過敏>一書,就是收集與整合很多自力救濟的方法,在這個污染與錯誤的飲食環境當中,如何撥亂反正,操作一些觀念與方法,使自己遠離過敏。其餘像食用油的好壞、烹飪溫度的高低,過去這兩三年來,我也已經讓大家在這一個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當中,走出一條健康正確的道路,這也算是自力救濟,比依靠政府、學者、廠商,來得有效率多了,不是嗎?

太荒謬!政府救災「邊做邊學」

更新日期:2009/08/12 轉載自商業週刊1134期

「天災總是在人們遺忘時降臨。」這是日本天災防治專家寺田寅彥的名言。誰也沒料到,一個原被認為平平無奇的中度颱風莫拉克,竟會釀成台灣五十年來最慘重的水災

這次從馬英九總統到地方縣市首長,都指責中央氣象局雨量預測有誤,彷彿只要預測準了就不會釀成災害。真的如此嗎?在颱風來臨前的 八月六日 ,氣象局就已預估中南部山區會有 八百毫米 的降雨量,接近一年降雨量的近三分之一。在颱風來臨當天的 八月八日 上午,氣象局更把屏東等地的降雨量上修到 兩千毫米 。

然而,除了事前農委會發布的土石流警戒、以及在七日下午「建議」包括高雄縣甲仙鄉小林等五個村「提早疏散」外,幾乎沒看到中央或地方政府事先撤離可能受災居民,彷彿只要政府有「告知」民眾要注意,責任就完了。殊不知在重大災害發生前,必要時「強迫」民眾事先撤離,也是政府的責任。何況政府花更大資源事後救災,將間接排擠日後的施政資源。

救災資源有限,「取捨」救災的優先順序是關鍵,政府應優先掌握並分析災情資訊,進而研判資源如何配置,這非地方縣市能力所及,只有中央才能掌握整個災情的「面」。但這次水災幾乎看不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有此優先順序概念,而是一股腦的跟著媒體的SNG現場報導打轉,這種對全面災情資訊掌握的不足,充分反映在行政院長在災害應變中心時,對各救災單位所說:「所有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一律透過媒體。」

媒體的報導有其選擇性,掌握的是片面的資訊「點」,甚少從「面」的角度即時報導最需要救援的災區,如果只靠媒體來溝通,再據此資訊分配資源,豈不容易誤事?再退一步說,就算氣象局事前預報不準,在實際降雨一至兩個小時後,也應該知道真正的大雨落在哪裡,這時中央就應發布警戒、撤離居民,或調派機具去搶救。

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水開始淹了,民眾打電話求救,地方政府得知後再通報中央,中央才開始派人搶救,而有的民眾一一九、一一都打不進去,媒體曝光後才有官員注意去搶救。這種救災指揮模式,毫無章法,極可能耽誤最需要救援民眾的可能。

此外,這次救災行動不盡人意,關鍵在於最高主事者未能全盤掌握災情資訊,沒有負起協調各部會、調集資源救災的重責大任,反而是四處奔波去勘災。那麼地方縣市政府何用?調派資源的決策又該誰來做?總統與其花時間去第一線災區聽取民意,還不如從長遠思考究竟如何讓救災體系更完善,對民眾的幫助更大。

再者,每次天災發生,中央成立的災害應變中心都是各部會臨時組成,天災過後「各自解散」,明年天災再來,各部會再「集合一次」,但參與人員早因人事異動而換人。高度如馬總統,是否更應花時間去思考一個更有效的災害應變流程,讓經驗可傳承,而不是每次救災都像「邊做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