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承受的亂象

說明1:陳博士已於2018年離開美國wecare naturally,而成立DCNHC
詳細說明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440797626028615/posts/2093828870725474/?d=n

說明2:台灣的「維爾康天然小舖」因為商標問題,已於2015年更名為「原自天然股份有限公司」。

———————————————————————–

我在美國加州的診所有一位嚴重過敏病患,因為曾經做過螯合療法而改善,我在一個月前在美國診所看診時允許她再找醫師打鰲合針。

 結果,昨天我得知她回台灣找到一位醫師,打了幾次鰲合針,但卻出現嚴重頭暈、噁心、嘔吐的症狀。這位醫師每次打鰲合針,同時都會加抗生素和類固醇。這讓人一聽就非常奇怪,完全違反功能性醫學和自然醫學的基本原則。這位醫師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是不是要藉由類固醇來<凸顯>螯合劑的效果呢? 這種雞尾酒療法的背後動機令人質疑。

我前陣子得知,台灣著名減肥醫師的雞尾酒療法裡面,除了瀉藥、麻黃素、同時還加了人工甲狀腺素。 這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療法,到底對病人是幫助還是傷害?

更糟糕的是,我這位病人默默承受,不敢多問,我想很多病人都是這樣逆來順受。我問她打一次多少錢,她說,台幣兩萬多,而且一個療程要打二、三十針。我聽到之後,真是嚇了一跳,一個病人一個療程要價五十萬,這也太誇裝了吧!

最近回台一直在忙食衣住行的瑣事,先辦一支手機,再安排小孩就讀學校,然後就是尋找住處。現在學校和住處大致有下落之後,就開始看車子。我最近得知,原來台灣的二手車的里程數很容易被動手腳。在美國,更改舊車里程數是嚴重的詐欺行為,是會吃官司的。但在台灣的二手車市場,買方和賣方都心知肚明,里程數只是參考,不要太相信。

除此之外,什麼<三大保固>,也有很多可以咬文嚼字的地方,例如<保證無重大事故>,這句話表示什麼呢? 如何界定<重大事故>? 輕輕碰一下算不算碰撞? 車頭撞歪算不算重大事故? 付了錢之後,萬一有爭執,通常買方只好啞巴吃黃蓮。

周圍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買二手車,不買新車呢? 我的理由有兩個,第一 ,新車折舊快,第二,最重要的是,新車的皮椅、內裝的塑膠味有害健康,通常這些有毒的揮發性氣體要在兩三年後才會散去。所以,我買車最新只會買二年的二手車。

我進一步發現,國產車的內裝塑膠味非常嚴重,但原裝進口的雙B聞起來就很舒服,Volvo的車也不錯,標榜無毒環保。在國產車裡面,有幾個廠牌的味道最刺鼻,我在車內待五分鐘就很難受。

前幾年,我去新加坡演講,接待我的司機開Teanna的新車,車的內裝很高雅,而且味道很天然。我那幾天都是坐Teanna,這些年來,我心理就一直對Teanna很有好感,但是,前幾天去代理商看新車,發現怎麼台灣的Teanna內裝味道這麼難聞。一問之下,內行人告訴我,這些國產車的皮椅是在台灣組裝,而台灣皮的處理標準和日本不一樣。也就是說台灣的皮比較毒,日本或德國的皮比較無毒。

這一點讓我很傷腦筋,我想買國產車,一方面省錢,二方面想促進台灣汽車產業發展,但是,為什麼台灣的皮椅就是要用這麼毒的有機溶劑,為什麼不能多花一點錢,用好一點的皮? 為什麼全台灣買車的人都默默承受,讓這些有毒的氣體傷害身體,而不反應給車廠改進? 這讓我回想起兩周前剛踏進國門,一進到桃園機場,就聞到整個第二航廈就是刺鼻的甲醛味!  這是什麼年代了,為什麼裝潢還是要用高濃度甲醛? 而且在國家的門面上大喇喇地排放,汙染整個航廈內部? 至少也裝個負壓裝置吧!

為什麼台灣人可以被媒體影響或政客策動,去街上示威遊行,但卻可以無條件容忍車商為了節省成本,在車的內裝偷工減料,或在車的結構安全上打馬虎眼?

講到安全性,我深入了解之後,才發現國產車不管是自己研發或和日本技術合作,通通不把結構安全當作一回事。不要說橫樑或框架耐不耐撞,有時根本就是沒有橫樑,看了一些測試影片真是令人怵目驚心。難道把結構做堅固一點有這麼難嗎? 我認為這不是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想不想做的問題。

既然歐洲車安全,那麼就買歐洲車好了,可是我的算盤一打,怎麼歐洲車在台灣賣這麼貴啊? 一輛德國車或瑞典車,在台灣的售價是美國的2.5倍。如果說是因為原裝進口,加稅金和運費,所以比較貴,但是為什麼德國車進口到美國,售價只有美金三萬(約台幣九十萬),但台灣卻要賣到二百三十萬?

在美國住久了,回到台灣,發現買車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到底要注重省油還是安全? 要買國產還是進口? 知道進口車在美國的售價,就很難在台灣買得下手,在台灣買一輛五六年的舊車都比在美國買新車貴。

況且美國人的薪資大約是台灣人的三倍,換算之下,在台灣要買歐洲車,需要花美國人7.5倍的錢。

回到台灣,不能免俗地當然要看看電視節目。政論節目我很少看,不想隨波起舞,綜藝逗趣節目我也很少看,不想浪費時間在損人的玩笑上。但我最近卻發現談論健康的節目我都看不下去了。怎麼會這樣呢? 我回來發現,我六年前提出的好油壞油、飲食迷思、健康議題,已經在台灣的電視媒體和報章雜誌逐漸發酵,動不動就會聽到很多學者專家、特別來賓、或生機業者在談論我提出的觀念(當然不會提出處了!),甚至有一次我去電視台錄影,聽到其他<專家>口中說出的話,幾乎原封不動在背誦我書中的內容。這種情況,雖然有點怪,我覺得還OK,但糟糕的是,我卻聽到有很多專家,在討論我提出的話題,但卻沒有抓到重點,而且加油添醋、扭曲事實,最後整體傳遞出來的訊息是偏差的,這就讓我捏一把冷汗了。

所以,很多節目看了心裡很不舒服,就看不下去,把電視關掉,做其他事去了。

我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設想,這樣一個小時的內容下來,到底觀眾能不能吸收、而且吸收到的資訊正不正確,我打一個很大的問號。不過,我從電視台的角度來設想,電視節目最在意的就是收視率,正不正確並非最高優先,況且觀眾也很難分辨清楚。台灣的媒體太多,一百多個電視台、幾百個電台、無數的雜誌,哪有那麼多議題可以討論? 所以就要一集又一集、請學者專家來談了又談、炒了又炒、講了又講,因為節目就是要繼續做下去,電視台才能生存。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