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arden City

在機場看到這一張廣告(一隻鳥帶領一群鳥高飛),頗能代表新加玻的精神: 強人政治

新加坡有80%人口是華人,但是國歌是馬來語,國語是英語。以前強迫大家講英語,現在又鼓勵大家講華語。以前的中文是繁體字,1972年之後改為簡體字。反對黨從來沒有什麼影響力。政府強迫每個人把薪水的一部分儲存起來(約25%),用於購屋或醫藥費。新加坡蓋了全世界大概是最棒的國民住宅。

李光耀雖然強勢,但是他的眼光卓越,遠超過一般華人的見解,具備超前的國際觀,有洞悉未來的能力。幾十年來,他不受傳統包袱的約束,一步一步帶領新加坡成為東南亞最進步的國家,帶給新加坡人無比的安定與信任。可能你會說他身為華人卻沒有發揮中華文化,或是他在台美斷交之後,就把流通的繁體字改為簡體字,好像沒有維護傳統,但是他就是突破傳統,有超越一般人的價值觀,所以,幾十年來,新加坡人對他忠心耿耿。說他一心為國也不為過。我個人認為,新加坡政治重公利遠大於私利。而台灣政治重私利遠大於公利。

李光耀與毛澤東甚至希特勒都是強人,執行力都超強,但是他們對國家命運的影響卻大不相同。如果一個強人的眼光卓越,心地善良,一心為國,我覺得由強人領導並未不可。

還沒去新加坡之前,我以為新加坡這麼小,土地這麼少,人口四百萬,建築物一定是非常擁擠。結果去新加坡一看,卻發現一點也沒有壓迫感,感覺非常寬敞與舒適。這是因為新加坡政府懂得規劃空間。不管是辦公或住宅大樓,通常是後退馬路好幾米。建築物與馬路之間的距離,真的用來種樹、種草皮、做人行道等等。反觀台北,除了仁愛路、中山北路,這幾條以前蔣總統經常路過的重點路線之外,其他通通是大樓緊鄰馬路,有時連走路用的走廊也被違章所佔用,不但整個市容非常擁擠,而且有時連行人都要與車爭路。我認為,這是因為台灣人的節儉習慣使然,大家覺得寸土寸金,走廊騎樓不必太寬,建築物應該蓋到極限。我個人認為,都市計劃必須由公權力執行,嚴格要求建蔽率與公共用地,不准違章或改建。例如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的豪宅區就有做到這一點。(不過信義豪宅的天價沒有多少人買得起,新加坡的住宅卻相對廉價很多)

往機場的中央高速公路上,兩旁都是退後幾十米的綠地或樹林。從機場、市區、到住宅區,都驗證了,新加坡果真是個Garden City.

同上

機場停車場一隅。新加坡的車子都很新,幾乎看不到舊車,因為十年以上的舊車就要淘汰,賣給其他比較落後的國家。
住宅區退後馬路很遠,而且很大片的草皮與樹木,你不覺得這樣住起來很舒服嗎?

這可不是在地大物博的美國,而是彈丸之地的新加坡。

小學與馬路之間的一大片草皮。

 

住宅區的一個十字路口,建築物始終與馬路保持距離。

 

建築物後退,樓蓋高一點,就可以住很多人了。所以,為了要容下更多住戶,而把建築物蓋到馬路邊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台灣政府與建商為何不參考參考呢?

這是<政府組屋>的一隅,右邊四層樓的建築是停車場,不怕沒車位。前面幾張圖也是政府組屋。新加坡<政府組屋>就是台灣的<國民住宅>。兩者有差別嗎?當然有。<組屋>的施工品質非常好,外觀整齊美觀,政府定期粉刷外牆。<國宅>時常傳聞偷工減料,外觀不夠漂亮,政府售出後,不管外觀保養。

今天在飛機上看到一則新聞,台北縣五股的陸光一村改建,蓋了六年還沒蓋好,老榮民已經死了120位,先不論什麼藉口,我覺得在台灣有很多事情就是常遇阻礙,執行力無法貫徹。反觀新加坡,當初組屋的發起,就是因為幾十年前一些國民居住環境簡陋,有一次因為天災(好像是火災),很多人無家可歸,於是政府蓋房子給他們住,三個月就全蓋好了,這就是新加坡政府的執行力。

這裡是報上的一段話: “七十七歲的老榮民袁香久說,建築師XXX的設計出問題,樓上樓下的柱子接不起來,而且建商低價搶標,結果碰到鋼價大漲,建商虧本蓋不下去,房子才會蓋這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