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魅力ICE

林口的房子有些蓋得蠻有氣質 但是交屋之後 格調開始變化

一年前 我看到一些新別墅交屋後 住戶就加蓋騎樓 停車棚 檳榔攤 或者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最近搬來後 發現問題不只出在住戶貪小便宜 (因為違建可擴展使用面積)

問題更出在住戶與小工程公司的美學素養不足

一棟美輪美奐的大樓 請鐵工廠或工程師傅來加蓋一些附加物時

完全沒有考慮這件東西的形狀 材質 顏色 是否與整棟大樓或鄰居搭配

外國人對台灣建築物的評語是: They don’t talk to each other.

意思是彼此建築物或附加物完全各自為政 沒有互相搭配

這種情況充分展現出台灣住戶的自由度

在歐美有些國家類似情況會受到政府公權力與自我審美觀的嚴格約束

但是 台灣人喜歡怎麼蓋 就可以怎麼蓋 違建有時政府還會管一下 但美觀與否 就沒人會管了

因為美學非常抽象 也很難用公權力約束

我最近看到一個附加物 用的材質很堅固 耗費也不便宜

但是形狀 材質 顏色實在是非常突兀 讓我婉惜到不知如何是好

同樣的功能的附加物 我曾在FLORIDA看到許多 但是卻會令人心花朵朵開 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附加物做得好 會提升主建築的質感 做不好 卻會嚴重破壞

台灣要進步 要注意細膩度

台灣建築師 室內設計師 或美工設計師其實不錯 但是民眾卻不把美學放在心上 (例如色彩學在歐美是從小就要教導 但是在台灣教育體系裡卻是一片空白)

最近有一本書 是一個台灣人經過北歐文化洗禮後的醒思 值得看看 對提升台灣人的細膩度應有幫助

書名是<北歐魅力ICE>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173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