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地下水導致台灣地層下陷

陳博士按: 今天自由時報上這一則消息已經不是新聞了,台灣的地下水使用量是水庫水的二倍,導致台灣島11%面積地層下陷,這個現象算是相當嚴重,學術界早已警告多年,卻不見積極防治辦法。台灣政府由於政黨輪替,大部分首長只關心自己任期內的政績,不管十年、三十年、一百年後的事情。這樣下去,台灣島的面績會繼續縮小,沿岸沉入海底,大家只好往山上遷徙。

美國環保洗劑有一個品牌叫做7th Generation,中文意思是<第七代>,也就是說廠商在研發這個產品的時候,以及消費者在使用這產品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對七代以後的子孫有何影響。

試問,在享樂與賺錢為最高優先的現代化社會,有多少人在管七代以後會變怎樣?

台灣是個美麗寶島,物產豐富。但是,現代台灣人卻以一種近似<蝗蟲過境>的方式在剝奪土地資源。自從民國五十多年台灣經濟起飛以來,濫墾、濫建、濫用地下水、濫用化肥農藥、濫倒工業廢水的現象非常普遍,除了中央山脈與花東地區,台灣其實已經不是五十年前的美麗台灣。產、官、學、政,以及消費者,有多少人正視與積極解決這一問題? 百年之後的後代子孫,會如何看待我們這一代的胡作非為?

人家蝗蟲把大片農作物吃個精光之後,可以轉移到下一個目標土地。試問,台灣這個彈丸之地,被我們剝奪、破壞殆盡之後,台灣人要遷徙到哪裡?

地層下陷嚴重 雲林縣首見陸沈封路

自由時報:2009/03/28 04:09

〔記者陳燦坤/雲林報導〕雲林縣出現第一條因陸地下沈而封閉的產業道路,屬於下湖口濕地的該條道路係漁民作業經常往來的通道,二十年前颱風過後,浮出水面的次數日益減少,鄉公所憂心如果國土復育計畫未能貫徹,屆時可能會有更多的濱海道路被迫封閉。

根據水利署調查,民國六十多年起,台灣沿海地區因養殖業興盛,漁民抽取地下水與海水混合後養殖鰻魚、烏魚等,造成地層下陷嚴重,最新的調查顯示,沿海地區下陷高達三公尺、幾乎是一層樓的高度。

當地居民吳文昌表示,下湖口濕地過去是一片綠意盎然的農田,民國七十八年颱風過後,大片積水無法消退,形成目前所見的濕地,濕地中有條寬約 一點五公尺 的產業道路,是漁民作業往返必經之途,鄉公所還曾鋪上柏油墊高。

初期偶有漲潮淹沒道路,鄉公所在入口設立一個告示牌提醒駕駛人留意水位,之後路面積水時間、次數日益增加,慢慢變成道路大半天都在水面下,最近一、兩年,幾乎看不到路面浮出。

由於水位已經漫過路面,鄉公所為了防範入夜後外來釣客不明就裡往濕地行駛而拋錨,日前施工築起了矮牆以防萬一,該條產業道路也成為雲林縣第一條因陸沈而封閉的道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