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士按: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不輕易外食,因為我的感官與腸胃比一般人敏感,外食處處充滿陷阱。我的經驗告訴我,吃完路邊攤甚至一般小吃之後,我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有一半以上的機率我必須要承受不適症狀。小時候吃冰,很納悶為何肚子都會不舒服,後來弄清楚原來<ㄘㄨㄚˋ冰>大多是用未過濾的生水做的。二十多年前服役時,在高雄火車站前吃到一根雞腿之後,腸胃絞痛,至今記憶猶新。去年和今年在彰化,吃到海鮮幾小時之後,腹痛狂瀉,至今依然小生怕怕。記憶中有無數次外食引起的身體不適症狀。
我從小身體的反應就和一般人不一樣,講好聽是<靈敏>,講難聽是比較<三寶>,總之,一般人吃了沒事的食物,我可能會有事。因此,我成為家中的異類,因為我可以感受到食物當中不為人知的病菌或不良成分,但其他人卻無法體會。
印象中,市售涼麵我沒有一次吃完之後會全身舒適的,看到消基會這次的檢驗,真是印證我幾十年來的體驗。
市售涼麵生菌數100%超標
轉載自【2009/07/02 聯合晚報】
夏天吃涼麵爽口解暑氣,但市面上傳統涼麵店內的涼麵竟然100%生菌數超過標準,尤其大腸桿菌群也超高有92%超標,消基會幾乎年年針對涼麵進行抽檢,去年也發現抽檢的涼麵八成在生菌數及大腸桿菌群上均不合格。
涼麵製作過程常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再加上麵裡的小黃瓜配料更容易在高溫下腐壞,為了維護消費者食的安全,今年5月底消基會再度針對市面上傳統涼麵店及便利商店推出的涼麵共16件產品,進行過氧化氫、硼酸及其鹽類、生菌數、大腸桿菌群等四項檢驗,消基會今早公布結果,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傳統涼麵店的涼麵,其中生菌數和大腸桿菌數含量百分百都超標,便利商店的涼麵也有兩家不合格,這種情況一年比一年惡化,顯示業者根本沒明顯改善,主管單位應該加強稽查、加重罰則,不合格的食品更應該立即銷毀。
消基會表示,涼麵中生菌數過高表示店家用水及食材原料在製作或調配過程遭受污染,或者儲存環境不佳容易造成微生物孳長,而大腸桿菌群一般棲息在人和動物的腸道、污水和土壤內,一旦涼麵中出現大腸桿菌群,代表已受到生熟食交叉汙染及設備清洗不完全,若民眾吃下肚,造成的健康危害極大,不過調查結果也顯現,便利商店內購得的涼麵,大腸桿菌群的確較低比較安全。
另外,檢測不合格的涼麵已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除了應立刻銷毀外,店家應在限期內改正,不然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一年內如果再犯,好比「我家涼麵」及「萊爾富」涼麵,去年也檢測出不合格,依法可要求廢止其營業或工廠登記證照。消基會呼籲民眾,如果真的要品嚐涼麵,要選擇有商譽、店內衛生環境較佳的店家,以免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