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大崩盤

陳博士按: 這期的康健雜誌由於在<無麩質飲食>一文中有採訪我,所以雜誌社寄一本來給我留存。這期康健赤裸裸陳述台灣醫療系統的深沉問題,封面的標題開門見山點出問題所在__病人誰來顧。我看完之後,是深沉的無奈。

我常在演講、廣播、私下的場合,聽到看到很多可憐的病人,在台灣既有的醫療系統之下,求助無門。我有方法,卻資源有限,猶如螻蟻推車。

台灣的醫療、大眾的健康、飲食的地雷、醫學院教育、政府施政方式、社會秩序、經濟發展、居住規畫,我越了解,越是深沉的無奈。大約七年前,剛從美國回台,對似曾相識的台灣感到非常陌生,曾幾何時,跟著打滾幾年之後,竟然可以看穿亂象的種種根源,理出頭緒。但看得越清楚,卻是越無奈,因為這張極為錯亂的大網,是由無數聰明人為了自己利益,存心或無意編織而成。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繁忙的行程中,每周會空出一兩天獨處,才能靜下來理出頭緒、看清方向。這幾年往返台美兩地,在複雜與沉靜的兩種生活落差中,更能感受到簡約的力量。台灣社會上大多數人忙忙碌碌、汲汲營營、競逐名利,一輩子下來,對社會到底是貢獻還是破壞?

對於台灣健保與醫藥亂象,我有一個強力有效的方法,絕對可以撥亂反正,但沒有首長會虛心研討,之前在健康之音已大概提過,這裡不多述。對於台灣許多政策,我發現社會上有些人士或學者的見解相當不錯,但上位者卻偏偏不採納。我個人認為,台灣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不被重用。如果我是首長,我會成立智囊團,定期聽取意見、自我檢討、拋棄成見,擬出睿智的方案。

台灣醫療大崩盤病人誰來顧
健保16年,全台病床增加四成,醫生數也增加五成,但是,為什麼大醫院仍然一號難求?急診擠得像難民營?病人找不到病床?

因為台灣醫療生態已經大洗牌。醫院關門近300家,其中192家是鄉鎮的社區醫院;但是,診所增加近5000家,其中許多是整形醫美診所;台北市街上診所開得比超商還要密集。大醫院、診所集中在都市,偏鄉民眾的求醫路更坎坷。

醫護人力更是乾坤大挪移。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加上護理師六大皆空,高達兩成醫師執照卻掛在減肥與醫美中心。醫學畢業生寧可做兩年無薪白工,只為了卡位皮膚科住院醫師的缺。

如今,無婦、兒、無急診醫師的鄉鎮愈來愈多,生產要先搶號碼牌預約,車禍受傷無外科醫師,轉院轉到送命……,台灣正面臨最深沈的醫療危機。
不是病床、醫生量不夠 而是跟著市場走
病床、醫師、診所數量增加,但集中在都市,地區醫院倒閉,偏鄉百姓就醫難
V 五大科醫師短缺,四成護理師出走
V 全台灣僅剩800個醫師還在為產婦接生
V 159鄉鎮沒有婦產科醫師腸病毒流行,但132鄉鎮沒有小兒科醫師
V 急診醫師44%集中在北部,金馬11萬居民沒有急診醫師照護
「還好呂俊毅醫師沒有棄守小兒科去做醫美,」在疾病管制局的記者會上,前立委鄭運鵬感謝台大醫院兒科醫護團隊救了他5歲兒子德德。
德德5月時因感染腸病毒,短短3天變化快速,原本只有手腳長疹、活動力正常,深夜突然頭往後仰、雙眼圓睜失去意識。
鄭運鵬連119都來不及打,抱著德德狂奔到離家100多公尺的消防隊求救,送往新店耕莘醫院急診,診斷是腸病毒重症立即轉到台大加護病房,
一度發出病危通知,但因搶救處置得快,住院4天痊癒出院。德德很幸運,因為台北市、新北市是全台醫院診所最密集的地區,
光是一條捷運新店淡水線就連結台大、馬偕、新光、北榮4家醫學中心。其他縣市孩子的求醫路可就沒這麼順暢了。
今年3月,台中市一對夫妻抱著突然沒有呼吸、心跳的六個月大兒子,趕到離家最近的神岡童醫院急診求救,不料急診竟關門,
又多花10分鐘轉至清泉醫院,經過30分鐘搶救仍回天乏術。慟失愛兒的父母哽咽控訴:「有急診,就代表要24小時(服務)才對。」
為什麼小醫院急診會熄燈,大醫院急診卻像難民營,推床滿溢到走廊大廳,沒床病人躺在地上接受CPR急救,有醫院直接在急診門口立板告知「急診無推床」,每天都有一、兩百個病人等住院。還有許多人納悶,醫學中心的門診為何總是人山人海,名醫一號難求?台灣醫療出了什麼問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