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醫學如何防治腸病毒(一)

陳博士按: 以下是我親自撰寫的腸病毒資訊,將陸續刊出,敬請期待。來到美國,一系列的事務要處理,接下來要從灣區開車到西雅圖,有兩天時間會在路上,所以這篇文章會抽取片段時間來完成。由於這是我親自撰寫的文章,為了尊重智慧財產權,如果要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任何商業或學術用途,請先告知。參考資料Harrison’s Principle of Internal Medicine。第一篇是導論,至於自然醫學的治療觀念在最後才會提出。

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群病毒的統稱。這一大群<腸病毒>的特性是可以在人體腸道內增生,所以統稱為<腸病毒>。 雖說如此,腸病毒在腸道內繁殖,但不一定會引起腸胃道的症狀。大家熟悉的小兒麻痺病毒就是屬於腸病毒的一種,會侵犯腸胃道,通過血液傳播到神經,最後引起肢體麻痺萎縮。

潛伏期2-14天,但大部分短於1星期。

誰容易感染?

人口擁擠、衛生較差的熱帶地區 嬰兒小孩最容易罹患,但成年人也有可能

傳染的途徑是透過小孩觸摸肛門或碰觸糞便污染的食物或玩具,一旦吃到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就有可能感染,如果病毒存在病人的喉嚨裡,也會傳染病人,這種飛沫型感染的途徑,所傳染的腸病毒就很可能會引起呼吸道的症狀。有些病毒如果存在眼睛裡,如果病人經過揉眼睛,也會透過手指傳染病毒給其他人。孕婦如果傳染到病毒,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導致引起小孩生出來之後,引發疾病。

腸病毒有哪幾種?

如果小孩有疑似小兒麻痺病毒的症狀,醫生就要從口腔或糞便採樣,培養看看是否為小兒麻痺病毒,但是若不懷疑是,那就不必要採樣,也不必研發疫苗,因為腸病毒裡面,非小兒麻痺型的種類非常多,搞清楚是哪一種對治療沒有什麼幫助,也因為病毒種類太多而無法研製單一疫苗。

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都很溫和,而且人體自己會痊癒。如果併發心臟、肝臟、中樞神經的症狀的話,就必須要住院治療。如果我們把腸病毒粗分為<小兒麻痺病毒><非小兒麻痺病毒>的話,臨床上我們發現,感染<小兒麻痺病毒>的人只有10%有症狀,而感染<非小兒麻痺病毒>的人只有50%有症狀。

腸病毒所造成的疾病: 小兒麻痺病毒會引起小兒痲痺,其他的腸病毒會造成感冒症狀、發燒、全身無力、頭痛、紅疹、泡疹性咽頰炎、手足口症、急性出血性結膜炎、腦膜炎、心肌炎、嚴重性敗血症、急性半身不遂

小兒痲痺

由於小兒麻痺已經在美國絕跡多年,在台灣也不是很流行,所以本文就不多述。美國近年來的小兒麻痺病患都是打小兒麻痹疫苗所引起,真正從自然界中所感染小兒麻病病毒已經幾乎沒再聽過了,所以大家不必花精神在上面。

發燒

腸病毒感染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發燒,而且伴隨全身無力,有時會頭痛。很多患者也會有上呼吸道症狀(打噴嚏、流鼻水),有些甚至會噁心與嘔吐。這些症狀和一般流行性感冒非常類似,通常症狀只持續三、四天,大部分患者在一週內自然痊癒。大部分的流感病毒在早春與秋末最容易侵犯人體,但是腸病毒卻是在盛暑。這是為何台灣腸病毒只在夏天流行,一到入秋就銷聲匿跡,一直到隔年夏天才會又開始流行。

新生兒疾病

一周大的新生兒所感染腸病毒症狀最為嚴重,症狀包括敗血症、發燒、躁動不安、全身乏力,嚴重的時候會併發心肌炎、低血壓、猛爆性肝炎、散發性血管內凝血、腦膜炎、肺炎。

非敗血性腦膜炎

肋肌痛

心肌炎、心包炎

發疹

手足口病

泡疹性咽頰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