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健康,你要比專業還專業

說明1:陳博士已於2018年離開美國wecare naturally,而成立DCNHC
詳細說明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440797626028615/posts/2093828870725474/?d=n

說明2:台灣的「維爾康天然小舖」因為商標問題,已於2015年更名為「原自天然股份有限公司」。

———————————————————————–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是我關起門來寫的。之後的書,我沒有門可以關,因為所謂的<書房>是開放空間,沒有門,和內人與小孩共用。這樣的環境當然不利於深度思考,因此,考慮了一年,我最近終於決定要做裝潢,做一間自己的書房,和一間小孩的房間。預計工程要花兩個星期。

上週五開始,師傅就運來做地板所需要的三合板。三合板擺在地上,整個房子就充滿了甲醛與木屑的味道。和師傅說的完全不一樣。我事前很慎重地告訴師傅,希望所有的裝潢不要有甲醛和有機溶劑等等。我一一事先和師傅談需要的建材。師傅說,三合板沒味道啦! 因為從印尼做好,搭船來到台灣,在倉庫裡放著,味道老早就沒了。但是週五建材一到,才發現真相並非如此。

看到師傅帶來的工具與器材裡,有一罐<紅丹>,我知道這是含鉛的油漆,大老遠就聞到令人暈眩的味道。師傅說這是塗C型鐵防銹用的油漆,我告訴師傅不要用這種漆。但是師傅沒有其他替代的環保漆可以防銹。我找了一下網路也沒找著。

回到三合板和接下來鋪地板的問題,週五和三合板共處一晚下來我鼻子又癢又猛擤鼻水,因為甲醛加上木屑,實在是非常刺激黏膜,當天晚上睡得很不好,所以隔天到雙園國小演講,精神不是太集中。

為了健康,上週末我蒐尋了一下<綠建材>,發現三夏地板是一家不錯的公司,週六演講完,到板橋的展示店去看看,相當滿意三夏的地板,其中的鑚晶系列很有質感,我有可能會採用,目前還在<貨比三家不吃虧>當中。有興趣的人,歡迎參觀三夏網頁,www.ssefloor.com 。三夏的地板、三合板、木心版,可是台灣第一家獲得綠建材認證的,可見得老闆很有概念。他們的地板,80%外銷日本,品質可靠。

由於三夏的三合版只有四分厚(12mm),達不到我要的厚度(18mm),因此我繼續尋找,透過內政部綠建材標章的網頁www.cabc.org.tw,我找到萬財興業http://www.wts-ply.com/,他們有賣18mm(六分)厚的三合板,而且不用甲醛當溶劑,符合F2的標準,甲醛釋放量低於0.3mg/L,萬財的工廠在嘉義,接電話小姐很客氣請我向台北的經銷商訂貨,後來我昨天下午向永富木業訂貨,三合板很快就送到了。品質非常讓我滿意,不但比一般有甲醛的三合板漂亮,而且令人大為驚訝的是,居然更便宜! 所以,完全顛覆一般師傅堅持的<綠建材比較貴>的傳統觀念。

這是傳統的三合板,含甲醛與木屑味,3’x6’x12mm,NT530一片。

這是綠建材的三合板,不含甲醛,也沒什麼木屑味,3’x6’x18mm,NT517一片。

萬財興業的合板的表面實在漂亮到非常細膩,質感很高,價錢反而更便宜。

新貨到了,那舊貨怎麼辦? 師傅說他先前叫的貨不能退,他又不想囤貨,雖然錯不在我,但為了堅持健康第一,我只好吸收一半的材料費,只能把它想成是新貨買貴了。

這兩天,師傅繼續施工,我儘可能盯著看,但是下午三點鐘要和出版社談新書的內容,結果才離開二、三個小時,晚上回到家打開門差點讓我昏倒,一股濃濃的油漆味。巡視工程,才發現師傅居然上油漆了。我千交代萬交代不要上油漆,但師傅卻又上了。這令我回想起半年前天然小舖裝潢時,我看到工人用強力膠在貼木皮,我千交代萬交代請他們不要用有機溶劑或任何有毒的油漆或強力膠,請他們改用環保漆或綠建材,結果幾天之後突然又發現廁所的門框上了厚厚的油漆,濃濃的溶劑味久久不散、用甲苯溶劑在擦視窗框、、、、、、、。

我發現,台灣很多裝潢師傅的觀念一時很難改變,因為他們已經用慣了甲苯、油漆、含甲醛的木材、、、,要他們改用其他的綠建材或其他環保的施工方法,通常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 綠建材太貴。第二個反應是: 不可能。很多時候,他們雖然沒說不可能,但他們會說環保漆不好用、綠建材合板不耐用、環保膠不夠黏、、、之類婉拒之詞,希望客戶不要自找麻煩,大家都這麼用,你也就將就將就吧!

我認為,走在時代的尖端,必須肩負起教育的責任,而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或成見其實沒那麼簡單。就像我聽說很多公司輔導農民改用有機農法耕作蔬果稻米,受到農民很大的抵制,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為了人類的健康,地球的未來,我認為綠建材與有機農業勢在必行,身為消費者,我們必須比廠商更加有概念,這樣才能監督廠商生產更優良的產品。換句話說,我們要比專業更加專業,而不要隨便聽信半調子的專家的推託含糊之詞。另外類似的情況是,在醫療系統被濫用的台灣,醫師看診時間太匆促,有時馬虎一下在所難免,為了自身的健康,病患必須比醫護人員更加關心自己的病情,多多自我充實,積極地尋求解決之道,才不會延誤病情或錯失良機。完全把自己交給醫師、專家、廠商,有時並不是最睿智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