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1:陳博士已於2018年離開美國wecare naturally,而成立DCNHC。
詳細說明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440797626028615/posts/2093828870725474/?d=n
說明2:台灣的「維爾康天然小舖」因為商標問題,已於2015年更名為「原自天然股份有限公司」。
———————————————————————–
<健康之音>本週播放時間與內容
台灣時間/本週六早上10:00 (7/9)
美西時間/本週五晚上7:00 (7/8) (夏令節約時間)
廣播主題:
尋求第二意見
上周有位聽眾提到,他的甲狀腺被切除之後,醫生並不確定他是否有甲狀腺癌。最近幾年,不約而同遇到一些病人告訴我,醫生告訴他們得了甲狀腺癌,必需開刀切除,但甲狀腺切除之後,醫生告訴他們,切下來的甲狀腺並未發現癌細胞。
所以,今天我們來講一個合理的要求: 尋求第二意見(Seek a second opinion.)
面向一: 醫療診斷
在醫療上,何時可能需要第二意見?
1. 醫師建議開刀時
2. 醫師宣判重大疾病時(例: 癌症)
3. 病人不認同醫生的治療方針時(例: 醫生說要吃降血壓藥一輩子)
4. 病人認為醫生沒有查出他們的疾病(無確診)
5. 有時醫師自己也會尋求同僚的第二意見
醫生的主要工作在<診斷>。<確診>是醫生不可被取代的神聖任務。在法律上,藥劑師不能診斷、復健師不能診斷、營養師不能診斷、中醫師不能做西醫診斷。(但只有西醫可以做西醫診斷嗎? 在台灣是沒錯,但在美國,領有正統執照的自然醫學醫師可以做西醫診斷)。(在中國大陸,中醫師可以做西醫診斷,甚至也可以開西藥處方或動刀做手術)。醫生是人,也會犯錯,也會診斷錯誤,甚至還有誇張到看錯報告的例子,但有時是基於所學或角度而有不同看法。
注意: 不要濫用醫療資源、保險通常不會給付第二意見、被診斷重大疾病時第一反應是否定、要找對專家尋求第二意見
荒謬: 我的中醫說我沒有乳癌、我的中醫說我的子宮肌瘤五公分(透過把脈)、我的西醫說我這個病吃中藥或針灸無效
Second Opinions Online in USA:
Cleveland Clinic($565, +$180 if pathologist)
Partners Online Specialty Consultations, affiliated with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495, +$200 if radiologist, +250 if pathologist)
面向二: 醫學檢驗
全台的醫事技術檢驗所一半以上不合格?(注意: 我用的是問號,不是句號)
台大學弟的工作經驗(政府單位抽驗全台檢驗所)、我在西雅圖診所的經驗(州政府定期寄樣品檢驗)
面向三: 實驗室準確度
台灣高級健檢公司為什麼要拿美國病理學會證書?(注意: 我用的是問號,不是句號)
病人拿不同檢驗所報告很難判讀
實驗室汙染(拿塑膠容器裝樣品驗塑化劑 vs 玻璃容器裝成後敲破銷毀)
塑化劑案例(驗五次,有一次超標,四次未超標)
一次定生死的風險未免太大
政府統的簍子(台灣1ppm、加拿大20ppm)
根據台灣美和科技大學「農水產品檢驗服務中心」負責人陳景川博士指出:
第一、很多食品或生技業者在生產製程中,都會使用到酒精萃取之步驟,但藥用酒精在貯存、運送過程都是使用塑膠桶,因此在過程中會釋出塑化劑成份,數據顯示檢出DEHP、DINP、DBP、DIBP等,從5-95ppb不等。另外,食材以酒精浸漬或萃取大都在塑膠桶中進行,若浸漬液再經過加熱、乾燥濃縮,其塑化劑含量會更高,達2~10ppm。第二、各式溶劑在塑膠PVC、壓克力或塑膠軟管之容器內重複循環使用,其溶出塑化劑DEHP15ppm、DINP47ppm、DBP6.7ppm,將污染最終產品。第三、藥品或生技產品在加熱打成錠片時會與PVC層接觸,此釋出量可能高達1-2ppm。第四、方塊酥或米麥產品經加熱管路以PVC板模壓擠成型,此過程會釋出大量DINP(1-7ppm),但以白鐵板模壓擠成型之產品則未檢出。第五、泡麵調味料、油包用PVC袋熱充填,溶出DINP1-2ppm
<健康之音>如何收聽與Call In,在這裡有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