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爭

子曰: 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意思是有君子風度的人,如果要有所爭辨或競賽,會客客氣氣地上台,就事論事,辯論完之後,回到台下可以一起喝酒談笑。

反觀台灣的立法院、國會、議會、常常起肢體衝突。每次競選,候選人就會互揭瘡疤,甚至造謠生事。台灣的兩黨之爭,也是極盡所能,活生生把台灣人民撕裂成兩半,甚至有親兄弟因此反目成仇,互不往來。

這是一個紛爭的時代。

台灣人與中國人在封建社會之下生活了幾百、幾千年,習慣於威權統治,一旦解嚴,很容易無法拿捏分寸,因而使社會產生亂象。<民主素養>在歐美已培養幾百年,所以,雖然歐美是<蠻夷之邦>,但是,卻比有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國,來得文明。辯論時,大家就事論事,不做人身攻擊,不講情緒化字眼。這一點,聽說日本人做得比中國人、台灣人還好,因為日本話裡面,好像幾乎沒有什麼髒話,但是國語與台語裡面,充斥著不堪入耳的髒話。

另一個紛爭的根源在於<本位主義>,這一點在中國人與台灣人的腦海中幾乎是根生蒂固。中國人自古就認為中國位處世界中間,所以自稱<中國>,其他國家都是<蠻夷之邦>。所以,當西洋帝國主義入侵清朝時,慈禧太后那一班老舊派的貴族,即使是割地賠款,還是認為自己是高貴的中國,甚至民間的義和團,還迷信自己的拳頭與大刀,可以抵得過洋人的洋槍洋砲。這就是本位主義,它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即使在現代化的家庭、學校、政府、軍隊當中,也充滿本位主義。簡單來說,本位主義的意思是<我的最好,你們其他的都不對>,導致不容易自我檢討,不易改進。

最典型的本位主義案例,是兩年前的埔里的Long Stay事件,日本人來埔里長住,發現環境不如手冊上所說,而且路上有狗大便、摩托車太多,直吵著要回日本去。有些台灣人覺得受辱,出來嗆聲,而不藉此機會深深檢討改進。當地人可能認為如此的環境已經很好了,為何日本人要如此挑剔,但是,台灣當地人必須要深入去比較那些日本人的原始居住環境,看看有何差距,這樣才客觀。

華人社會當中,可能只有香港、澳門、新加坡稍微脫離本位主義,因為這三個地方,近代都受到歐洲人的統治,使中華文化不是官方的文化。台灣比較特殊,早期受到洋人統治,後來是日本人,最近是中國人。

所以,<民主素養的缺乏>與<本位主義的偏執>,我認為是台灣亂象的兩大根源。所以,假設同樣的兩黨之爭、類似的統獨問題,如果換成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至少不會鬥爭得這麼厲害,也不會常常打群架。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