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過來說話,最有效率!

我在06/24/2015臉書上有一篇文章,我覺得很重要,在此重貼,給大家複習一下,尤其是職場上的朋友。
1997年,我在華盛頓大學修「英文作文」,學到了「正規英文文章,是要倒過來寫的」,也就是說,全文的結論要放在第一段,每一段的結論要放在第一句。
這和中文「起、承、轉、合」的寫法剛好相反,所以,保證華人剛上這堂課,一定格格不入,甚至會有痛苦的感覺,這也算1993年來美後,所體會到的許多culture shock之一。
那一堂課對我的影響很大,不是因為我極為努力,得了全班最高分(英文要超越其他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並不容易,但我為了要申請美國醫學院,成績必須要高),而是它改變我的思考方式:強化了統整能力。
其實,與人談話,尤其是對主管報告時,這種「先講結論、再說明主要原因、然後再補充次要原因、最後再補充零碎的背景資料或緣由」極為重要,這種說話技術,是決定員工是否快速升遷的重要關鍵之一。
但是,別以為這個很容易,對於大部分成年人來說,這根本違反平時聊天的習慣,初學者會感到彆扭或費力。尤其對小孩來說,這種先講結論的說話方式並非本能,會感到困難。
舉例來說,有一天,某小學老師帶著四年級的學生遠足,回程時,一頭山豬從旁邊狂奔而過,這個畫面讓大家驚訝不已。
隔天,他要求孩子們以「我遇見了山豬」為題目寫一篇作文。雖然老師有引導學生可以先寫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但幾乎全班同學還是從「出發去遠足」開始寫起。依照早上起床、學校集合、跟同學一起走出校門、吃午餐……流水帳式的敘述;至於看見山豬被嚇一跳的事情,都被學生放到作文的最後才出現。
如果,大家還是不能體會這種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我們可以看以下這兩個範例,試想你是主管,你想聽到那一種報告方式?請多讀幾次,仔細體會二者的差別。
A範例:一開始就說「結論」,讓對方抓到重點,不會厭煩或誤解。
【主管問題】何時這產品可以上市?
【員工回答】以目前的狀況看來,我想我們可以趕在七月初出貨。我們會將投入試驗品研發的工作人員增加一倍,並且在每個階段都先進行安全性檢測,至於生產線,則會依照試驗品的設計圖打造。這麼一來,應該就能彌補之前試驗品研發時落後的進度。假如不採取任何補救措施,試驗品要到五月完成,八月底才能出貨,就無法趕上高需求期了
B範例:按照「時間順序」說話,會讓對方霧煞煞。
【主管問題】何時這產品可以上市?
【員工回答】試驗品的研發進度落後,聽說還要二個月,也就是大概在五月才能完成。接下來,我們會針對試驗品進行安全性檢測,並著手設計生產線,大約三個月後便能開始量產。這麼一來,就要到八月底才能出貨了。這樣是趕不上高需求期的。我們正在想辦法提早出貨。首先我們會將投入試驗品研發的工作人員增加一倍,並且在每個階段都進行安全性檢測,生產線方面,可依照試驗品的設計圖來打造。這樣一來,我想我們就可以趕在七月初出貨了。
在B範例中,「我想我們可以趕在七月初出貨」這個結論,一直到最後才出現。也許大家會認為,既然都在最後說出結論了,怎麼還會被誤解呢?但事實並非如此。
一旦將結論放在最後,聽者不但容易誤解、而且會很不耐煩,溝通效率大打折扣。
總之,我的看法是:「流水帳」的溝通方式,適合用來談情說愛、閒聊、說故事,才能吊胃口或製造懸疑感。
然而,「先講結論,再補充說明」的溝通方式,適合在辦公室講正事、向主管報告、國際標準的文體(媒體報導、學術論文)。
希望以上分享,對大家在職場上有幫助。
轉載自:【陳俊旭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Facebook